查看原文
其他

王兆峰:性情中人

新则 新则 2022-12-10


# 新则 · 人物 # 


采访 | 新则


2020年,刑辩律师王兆峰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,起名周泰,做的是综合性业务。

他从《论语》里挑出了“周而不比”“泰而不骄”作为律所的slogan。“周而不比”出自《论语·为政篇》,讲的是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,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,不徇私护短;“泰而不骄”则是出自《论语·子路篇》,意为态度安详舒泰却不骄傲。

 
周泰也确实安详舒适,王兆峰参与了律所装修设计的构想,选址最终定在西城区东滨河路的亮点·德胜写字楼上,透过落地窗就可以看到北护城河的粼粼波光。
 
办公区域外的共享空间被做成宽阔的阶梯,两侧是触手可及的书山。露台的拐角堆着榻榻米垫,“用来给律师们休憩冥想。”他拒绝了二层阳面最大办公空间留作主任办公室的方案,将其改成了供律师们使用的休息空间。

这位叱咤于刑辩界的大律师,温和地称呼律所的年轻律师们为“孩子们”。他如同普通的父亲一样,比起名利光环,更在意“孩子们”的生活。2020年热词之一“内卷”出圈时,并未在法律行业引起太多的讨论。“加班、24小时on call、不存在真正的假期”是所有业内人心照不宣的事实。

王兆峰有些排斥这样的语境氛围,他建立周泰,也是因为能有充分的自由,来抵抗传统律师行业里的“唯创收论”。他试图在周泰推行一种更为开放且人性化的创业理念:
 
第一是具有成长性,不只是工资收入的增长,还有职业能力与职业价值观的成熟;第二是健康的身心,我不希望大家为了多挣钱而无度加班,健康身体和心智是所有事业的前提跟基础;第三是以人为本,我们是人,而非名利的奴隶。追名逐利导致损耗身体,甚至无法拥有一个健全的家庭,这样的生活是不提倡的,也是不健康的。”
 
他的建所愿景并非立足宏伟与远大,而是带着长者的慈爱与朴素,“我的孩子们能在干活的同时,能有学习充电以及谈恋爱的时间,这样他才会有一个稳定的家庭,才能够热爱他的工作,热爱这个单位,这才具有可持续性。”

01.
热情与天分
 
王兆峰对刑辩的热情,是从在河南大学读书时开始的。在系里组织的刑法知识辩论赛拿下了第一后,他察觉到了自己对于辩诉的热情与天分。八十年代末期的国内律师市场还未完全成型,除开争议解决之外,另一块非诉业务基本还在萌芽期。“因此,律师职业天然带有抗辩的底色,做律师也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选项。”
 
这很符合王兆峰的性格——崇尚自由与灵活,看重创造性与挑战性。起初是在本科毕业之后,他在做律师的一段尝试里,发掘到了自己在抗辩上的天分;紧接着他去往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,师从陈兴良教授。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,愉快而短暂,没想到在毕业季,他遭遇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就业竞争。
 
1998年,第一届试点两年制的法律硕士毕业,涌向就业市场。这给当时的法学硕士,造成了很大的就业竞争压力。更大的波折则来自国家政策的调整,“那年中央国家机关开始精兵简政,我最初报考的国家环保局,本来有环保执法的岗位,但经过调整之后,就取消了招考职位。”
 
波折之下,王兆峰只能继续过五关斩六将,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海淀区检察院——著名的标兵检察院。1998年,王兆峰进入海淀检察院,一开始是在研究室,后来进入公诉处,升为副处长。2001年,他被借调到最高检察院公诉厅去办专案。2002年4月,王兆峰通过北京市检察院的遴选,升任研究室做副主任。
 
公诉处的一线历练让王兆峰迅速掌握了法庭抗辩攻防的技巧与能力,那是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。他升迁的速度也很快,不过副处长的职级也没有带来太多改变,王兆峰始终保持着他的质朴的正义感与仗义的行事作风。
 
他曾经遇上过一对从新疆来的老夫妻,“大冬天刮着风,老人家来了检察院,我们公诉处的同事忙着赶饭点,让人下午再来。”
 
王兆峰看到之后就火了,“我把公诉处的同事说了一顿,我说第一还没到吃饭点,接待人家一下有什么?第二是,人家老夫妻千里迢迢从新疆过来,你吃饭去了,他们就只能在外边等着,这执法的人性化哪里去了?”接待完之后,夫妻俩得到确定的信息,买上当天的火车票就回去了。“这多好,他们知道事情怎么回事,放心了,也耽误不了太多的时间。”
 
在他眼中,职业间没有天然的高低之分,不管是干警、公诉人员还是律师,都是整个法律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律师职业所独有的自由、挑战和想象空间,更吸引那时候已经进入研究室主做文字工作的王兆峰。用他的话讲,“还是一线的抗辩,更能让我兴奋。”
 
陆续打了一两年的辞职报告之后,王兆峰经导师陈兴良教授介绍下,认识了德恒律所的副主任李贵方大律师。于是水到渠成,2006年王兆峰辞职后,一个猛子就扎入德恒律师事务所,“一扎就是十五年。”

02. 
到辩护一线去
 
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辩护律师克莱伦斯·丹诺既为穷苦劳工无偿辩护,也为声名狼藉的刑事被告人代理官司。他曾简洁明了地道出律师的特点——公众可以憎恨“罪人”,但律师必须保护“罪人”的辩护权。
 
刑事律师时常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公权力,这种力量悬殊以及不可避免的对抗,对于喜好规避风险的律师而言,刑辩显然不是一个优先选项。王兆峰还记得2006年,全国律协在友谊宾馆召开了一个战略研讨会,有专家发言提到:“就律师行业而言,当时也存在八荣八耻风气,比如以为富人提供法律服务为荣,以给穷人提供法律服务为耻;以非诉为荣,以诉讼为耻;以做民商事诉讼为荣,以做刑事诉讼为耻。等等”
 
这种提法,其实是当时刑事辩护在整个律师行业地位的真实写照。“首先按照当时行业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,刑辩律师不能风险代理;其次,还存在一个指导价的说法,因此收费的限制很多。执业风险也大,除开取证过程会出现的风险,刑事案件自身的冲突相对民事案件也会更尖锐,承受的压力自然也更大。”
 
王兆峰在河南律协授课

选择刑事领域,王兆峰有自己的考量:“我有检察院的公诉人经历,因此会熟悉对于刑事案件的判断、案件整个作业流程,相对来讲转型要容易一些。”
 
公诉人与辩护人之间的攻防转换,也来得更自如。在庭审现场,王兆峰有着跟平时讲话低沉、和缓全然不同的风格,用同行律师的话讲是“刀刀见血,句句中的”,果敢犀利。庭上他话不多,但干净利落,每句话都直戳要点,反应迅捷。他在做公诉人时,也遭遇过车轮战——曾1对11,交锋异常激烈,但他享受这种舌战群英的庭审过程。
 
这种简洁利落的辩诉风格,沿袭到了他的律师生涯。法庭的抗辩现场如同战场,胜败都在瞬息之间,这要求抗辩双方都要有机敏的反应。“有的人思维缜密,但反应不快。但法庭上对方不可能等你想好了再进行辩论。因此我做辩护人时也一样,不会给对方太多反应的机会。”
 
在王兆峰眼里,辩护是一种独特的艺术:“我从来不觉得法不容情,相反,法律中的每个法条都凝结着人类在解决社会犯罪——严重的社会冲突中所饱含的深情。”

03. 
性情中人
 
在王兆峰作为刑辩律师的赫赫战绩里,代表案件数不胜数,其中既包括吉林张某某重大涉黑案、山西陈某某重大涉黑案、四川刘汉特大涉黑案、江西邓某某刑讯逼供案、央视大火相关案件等一大批暴力、经济犯罪案件,也包括原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贪腐案、山西原公安厅副厅长苏某贪污案、黑龙江鹤岗原市长梁某贪腐案等一系列职务犯罪案件。
 
这些案件各有影响:有些提升了他的职业声誉,有些则是改变了他对于职业的某些定位与看法,引发了他对律师职业的深度思考。刑事辩护是个遗憾的职业,因为律师不是裁判者,案件的结果和走向并不掌握在律师的手里。有些案件通过律师的认真辩护,嫌疑人、被告人脱罪了、从轻减轻了。也有些案件,虽经律师的努力争取,甚至是拼力对抗,结果仍然不理想,这里面既有认识、认知分歧的原因,也有职业立场的不同,司法制度存在一些问题的因素。
 
但无论如何,都不意味着刑辩律师在这类案件里没发挥作用、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。“即使是罪犯也拥有辩护的权利”,在这条朴素法理下,刑辩律师的价值并非纯粹的结果导向。
 
“比方说,刑事辩护有些结果是这个人注定要判死刑,那是否意味着没有辩护的价值呢?我认为依然有辩护的价值。辩护的意义就是让这个人对自己的刑罚判定是清清楚楚的,他是有尊严地去接受法庭的审判,执法人员要以尊严且人道的态度去对待。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在处理纠纷包括犯罪时,应有的姿态。
 
在王兆峰整体的精神气质里,侠肝义胆是最为精准的描述。2020年,王兆峰开始新一重身份的转变,他创办了周泰律所,单纯的律师身份外还多了一重律所主任的角色。


王兆峰无意做一家刑事专业所,“周泰从一开始就是一家综合性的一体化律所。”他想要拓展自身更多的维度。创办一家综合所,本质上也是他拓展自身的另一种实践。
 
在他看来,律师行业整体处在高压之下。“但律师是人,不是机器。单一评价指标下的行业,生态永远都是病态的。”律所作为承载律师个体生存和价值实现的组织,有必要为改变这一行业生态,做出一些努力。

因此,在周泰,管理制度与风格都以宽和的奖励机制为主。他举了一个例子,周泰鼓励年轻律师写文章——第一是反思积累,对于自己学习有帮助;第二是,通过内容生产,塑造自己的品牌力。
 
不过,这类途径一般很少有及时反馈,属于长线任务,再加上并非主要工作内容,因此年轻律师们对于写文章这件事,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。周泰没有将这件事布置成某一项任务,而是直接给其定下清晰的奖励机制:写得好传播效果好的律师,能集齐周泰自家的卡牌去抽奖,奖品从高到低各不同,“最高是奖励一个戴森的吹风机。”

周泰律师获奖

在王兆峰看来,律所是一个支持性平台,因而他很关注中后台的建设,“把律师从无意义的喝酒陪客户里解放出来,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,律师去做律师的事,而中后台负责提供辅助律师与客户的服务。办一个有尊严、有成长、有幸福感的律师事务所,这才是我的目标。

 周泰照片墙

人们总爱讨论刑辩律师,叙事模板都逃不了正义骑士那一套,王兆峰不这么想,他在某个出差的仲秋深夜写下自己的告白,写辩护里复杂的人性善恶,也写辩护人的信念与坚持。

《一位辩护人的告白:我不是骑士》(节选)

依着正义女神的安排,

我扮演法律战场上的庇护者。

那些可恨又可怜的人呐,

在我的身后蜷缩。

我时常单枪匹马,

而对手强大又众多。

有的手握权柄;

有的喷吐着仇视的怒火;

有的千方百计设置着路障;

有的操持道德大棒,在一旁冷嘲热讽,指指戳戳。

而最使我难过的是,身后时常有怀疑的眼神。

甚至无耻的背叛和怯懦的闪躲!

这注定是一场力量悬殊的交锋。

作为“魔鬼”的代言人,

我是孤独的舞者,带着脚镣和枷锁。

但既然已踏上征程,就别无选择。

我必须怀揣夸父的信念,

带着西西弗斯的执着,

还有福尔摩斯的细致和机警,

闪、转、腾、挪。

高墙之内,刨根问底寻蛛丝;

卷宗堆里,挑灯爬梳苦求索;

千里取证,晓踏霜露夜戴月;

咫尺抗辩,据理力争不退缩;

回首向来风雨路,岁月如歌多蹉跎!

哪怕荆棘丛生,不管道路坎坷,

任它精疲力竭,就算伤透心窝,

沧海横流扬风帆,肯化邓林满山坡!

为绝望者带来一丛绿色的希望,

为寒冷的心捧上一抹温暖的曙色!



- End -


 ↓ 点击关注新则 ↓ 
 回复关键词『指南』
 获取新则精选《律师/团队发展指南》



如果你对新则的团队共创计划感兴趣,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,联系新则合伙人宋亨了解更多信息。



# 推荐阅读 #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